如果说上次今日头条扶持自媒体的千人计划还迎来不少掌声的话,那么这一次,腾讯网公布的芒种计划却出现了至少一半的嘲讽。
其中一个原因是,这只是几个平台之间的同(低)水平竞争罢了。
如果说真有你们说的内容创业泡沫的话(其实我不认同这一点),我同意,这是一个证据。
以后你们可以在名片上印着:享受平台津贴的中青年自媒体人。
所以,这个话题就是:到底如何搭建一个良性的自媒体内容生产和分发平台?
我们从如下几个基本点判断出发来讨论:
1、是否能激发出更多新的内容创作者的涌现?(用户)
2、是否能让优秀的真正高质量的内容冒出?(分发)
3、是否能让自媒体人有尊严的获得创作回报?(机制)
4、是否能让自媒体人将之作为创业的最低成本的起点?(孵化)
所谓自媒体平台,古已有之,尤其在出版界,在美国和欧洲,均有类似的自出版平台,作者提交书稿,可与读者互动,还有编辑介入。在中国,博客时代之后,移动端的自媒体平台之起,不得不提潘越飞在任时的搜狐IT自媒体平台,就像超级女声一样,冒出一批今天仍活跃在人间的自媒体人,比如三表、雷鸣、猫眼科技等。那时节,搜狐就已经开始与一批自媒体号进行广告分成尝试和项目合作,也组织线下的“无穷俱乐部”,或者带着自媒体团去“考察”企业。
时光荏冉,估计江湖已不闻搜狐自媒体那段启蒙往事了吧。
而后百度百家横空出世,微信开启订阅号,及至今天,头条号、界面自媒体、QQ订阅号……于是又有了腾讯芒种计划。
抢人大战如火如荼。可基本上是同一批面孔来来去去,提供的诱惑无非是流量分配、广告分成、现金补贴。其实无非是为了充实自己的客户端的内容量罢了。
我们来想象一下,一个最酷的自媒体平台,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第一,自媒体还远谈不上泡沫,更遑论死亡,真正的“你们全家都是自媒体”的景象还远没有到来,应该是人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专长领域、兴趣所在,开始自媒体——你以为你老妈擅长的广场舞不能成为一个自媒体吗?
这就像是“超级女声”和“中国好声音”的区别。“超级女声”真正好看的是海选阶段,再自不量力的女生都敢在初评评委面前唱一段,哪怕是得到几句明嘲暗讽;而“中国好声音”模式是拔尖,所以我们更多看到的是酒吧歌手、艺术院校学生崭露头角。当下的自媒体平台亦如“中国好声音”般,其机制,并不能让更多新的内容创作者涌现。
第二,依赖流量分配想让高质量内容冒出并不合理。这需要依据新的算法,以人群推荐的信息前置法而非页面头条式的编辑推荐。当下的自媒体平台说白了是在廉价圈占内容生产水源,但并不是在圈人。潘越飞当年就提出“活死人”的概念,即只有内容发布在平台上,但创作者和读者通过该平台并不互动,当然也没有粘性,最恶劣的情形就是发明一个简易工具,能够一键发布到各大平台上。如果人不在,所谓自媒体平台不是自媒体人的平台,而只是自媒体内容平台。
第三,补贴和广告分成并不能让内容创作者获得有尊严的回报,那只是传统媒体都熟悉的稿费和流量广告模式。真正的有尊严是创作完全与金钱无关,即读者回报创作者的方式一定不是打赏那么直接。
第四,要说到自媒体未来的创业或者说养活自己的问题。因为当下的自媒体平台只掠夺内容,提供的回报方式只是补贴和广告,所以,所谓自媒体创业和古典媒体时期创办一本自任主编的杂志无异,仍然是连接不到读者,形成不了社群,很难探索其它商业变现方式。补贴和打赏养活不了自己,一旦创作更新枯竭,迅即被平台和读者忘却。如果世相没有“新世相”,2016年谁还会谈论它?
好的平台,一定是能够让有志于内容创业的人在此进行最小成本的实验,并找到第一批合伙人式的种子用户。
就第一点和第二点来说,还不如起点中文网或者天涯社区呢,它们都是最草根的人人均可写作的地方。
我不看好腾讯的这次芒种计划,也不看好头条号的机制设计。真有数亿的补贴的预算,不如扶持那些做非虚构写作的几个项目,它们是有可能成为好的电影剧本,从而连接巨大的商业收益。
也因为,当下的自媒体人还没有跳出这些意识陷阱:
一,垃圾流量没意义。不久我们就会意识到,阅读数、点赞数都是浮云。
二,广告模式一定不能持久。包括企业公关赞助费。
三,纯口水的快评只是逞口舌之快,大家也就是看一乐子。还是浮云。
四,内容不是生意本身,而只是过滤人群的入口罢了。
以上也只是我的口水,其实核心观点就是下面这一句话,就像微信公共平台做到的那样:
工具越傻瓜,内容越聪明。
* * *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号“仇勇”(ID:qiuyong201503),不代表微号推立场和观点。
欢迎踊跃来稿,邮箱:9545749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