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场公益活动,你只需要在公众号『产品菜鸟汇』中回复关键词''校招''既可免费参与到我们的在线校招课程分享。8次在线微课分享,从专员到总监,让你接触更多一线运营人的实操经验,帮助你更好的在校招中拿offer。
2014年9月19日,阿里上市。就在这一天,我也幸运的拿到了阿里运营专员岗位的offer。据说此次有大约40000人投了这一岗位,最终全国各地发了offer不到100个。超过1/400的概率,想想也真是醉了。
可能有不少人都想知道,我一个普通大学本科毕业生是如何pk掉各大顶尖名校的研究生和海龟,最终拿到offer呢?我觉得五成靠积累、剩下五成中,三成靠准备、两成靠运气。可见,准备的重要性!
那我就按阿里校招的整个流程谈谈我的方法和前期的准备
阿里的校招流程,分为“线上简历筛选——笔试——群面——单面”这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的重要性没有孰低孰高之说,也很难说孰难孰易,毕竟投递的人那么多,一个环节做得不够好,就可能就会被刷掉了。
校招中,每个环节都是重中之重,每一个环节都是决定你生死的关键。
一、线上简历筛选
线上简历筛选不是阿里的必选动作。在今年暑期实习、校招内推和正式校招中,貌似只有内推是进行了一轮筛选,剩下两次因为报名人员实在太多,就直接和笔试筛选一起进行了。
线上简历做好有三个地方要注意
1.你的经历是否写的足够清楚明白,是否有相关的经历,是否尽量往相关职位上去套,是否用数据说话,是否体现出了你的能力和态度,而这些也是简历的基本的东西。
我在准备期间,看了两本书《职场解释系》和《这些道理没有人告诉过你》,看了知乎上面几乎所有和简历相关的问题和答案,看了不少相关文章,经过不断改进,不断优化,才有了最后的简历。
2. 开放题,你是否认真答了?
阿里的在线简历有三道开放题,因为是选作,据我所知不少人都没有答或者是很随意的答了一下,要是投简历的人太多,你们觉得这样的能通过么?
就好比“请介绍一项你最热爱、最擅长的专业领域,并且介绍你在这个领域的学习经历和未来的学习规划。”这道题,其实并不好答。第一你要有真材实料,第二你要把整个过程写的条理清晰。第三你要让HR看的舒服。我在填答案的时候,也是改了很多遍。我参考了知乎的上一些答案的做法做了一个短答案加一条分割线再加一个长答案的方式,写了我自己的简历。
3. 排版,你试过去优化了么
不少企业的在线简历系统排版都很随意,阿里也是这样。有时在编辑状态时你觉得看起来还不错,但一预览就发现排版完全乱了。
我在投阿里的时候,也发现了这一问题。而且十分严重。很多回车,空格本来是分段用的,但系统在排版时会自动删除,这大大影响了简历内容的可读性。解决方法就是我在观察中逐步了解了系统的排版方式,然后利用【】、————、·等符号将文章内容做了划分。算下来,我花在在线简历上的时间,绝对不下50个小时。
二、笔试
阿里运营的笔试题其实和简历的开放题差不多,都是主观性的开放题,只不过笔试是有时间限制的。如果想答好,肯定还是需要准备。那怎么准备?是个问题,我的方法有两种
1.提前收集往年笔试题并且预测笔试可能的题目,提前准备。
2. 花时间写一份自己的超详细版简历,这份简历里面包含自己大学时代的各种经历,并且根据投递的不同岗位和问题侧重点的不同事先写好不同的版本。
做好了上面两件事,基本上这种开放题就完全不怕了,以后再投别的公司的简历也可以很快的复制粘贴搞定。可复用性极高,所以千万不用担心做了这个浪费时间。
不过如果你要参加的笔试会有行测类的客观题,建议提前买本公务员的行测好好练一练,着重学习解题的思路与方法。
三、群面
在四个阶段中,群面可能是运气成分最高的一个了。如果你没有绝对突出的实力,群面的小组中又出现了2个或2个以上的大神,那么你的发挥很容易被压制住。为了提升通过率,我在群面上也做了比较全面的准备。
去面试的前一天,我已经通过各种校招qq群和各地面试时间差收集到了阿里运营岗位几乎所有的群面题目,而且发现不同城市的群面题目都是来自同一个个题库。

之后我又将每个题目的做了思考,并保证能够做两种角色,在小组成员水平相对较弱时做leader,在成员水平相对较强时避其锋芒,安静的做个Timer并时不时发表一些具体的看法。这样,相对而言也就那个在群面中游刃有余了。
四、单面
运营岗位单面,轮数并不固定,根据表现不同一般在2—5轮之间,平均是3轮。我当时面了4轮,业务一面、交叉面、业务二面,其中交叉面因为是两个面试官分别打分,只要其中一个评价在B+以下,那就是挂了。
其实,单面的多数问题都可以预测的到:
一是你的个人相关的问题,你简历上的内容,你的性格,你的优劣势,你的各种能力,你的职业规划
二是公司和职位的相关内容,你对这个行业有多少了解,你对这个公司有多少了解,你对公司的竞争对手有多少了解,你对这个岗位有多少了解,你对相关的工作有多少了解,临时给你一个题目,你是否能策划出来一个活动?
三是事件类的,这个发挥空间也最大,比如你最成功的一件事是什么?让你最有挫败感的事时什么?你和你的领导发生过冲突么,你是怎么处理的?
第四类,也是很少有人会去注意的一类问题。就是提问环节,你应该提问哪些内容,这些也是需要准备的,既不能显示出自己对公司和岗位的不了解,也不能问的太过露骨,最好能问一些有思辨性的问题,或者是趁这段时间把刚刚面试中没有答好的问题再拿出来讨论一番。
在这段求职过程中,《职场解释系》和《这些道理没有人告诉过你》这两本书对我帮助很大,建议大家也去读读。
准备的意义一定是巨大的,“比你牛逼的人还比你努力”这句话听起来也是蛮气人的。好好准备,任何人都有逆袭的机会!
本文来自:产品菜鸟汇(id:U_quan)